- · 《北方音乐》栏目设置[05/29]
- · 《北方音乐》数据库收录[05/29]
- · 《北方音乐》收稿方向[05/29]
- · 《北方音乐》投稿方式[05/29]
- · 《北方音乐》征稿要求[05/29]
- · 《北方音乐》刊物宗旨[05/29]
北方分局党代会在平山寨北召开(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现在这里还保存着当年开会用过的桌子椅子,大伙房用的大锅、箩筐和豆腐筐等。有的用品已收集到附近的拦道石“北方分局历史陈列馆”。 (三) 多年
现在这里还保存着当年开会用过的桌子椅子,大伙房用的大锅、箩筐和豆腐筐等。有的用品已收集到附近的拦道石“北方分局历史陈列馆”。
(三)
多年来,彭真和夫人张洁清等人很思念这里的乡亲和老房东,彭真的内弟和子女曾来此参观采访拍照,2009年“五一”节,寨北村支书邢建民和邢德旺的孙子邢永善等人进京看望彭真夫人张洁清。当时彭真已去世,已95岁高龄的张洁清,身板硬朗,思维敏捷,说话声音宏亮,兴奋地回顾了这段难忘岁月。临行前,张洁清老人把一份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通讯社共同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彭真相册》赠给邢永善父子。
该相册详细地选录了彭真在各个历史时期工作的珍贵照片,寨北会议期间彭真、黄敬、关向应、王震、聂荣臻在一起的合影也在其中。现在这本相册已成了邢家的珍贵文物,当地机关干部与村民争相传看,成为邢永善家和平山的骄傲。
(四)
党代会开启了该村居住机关及工厂的先河,党代会后,晋察冀边区钞票印刷厂、边区地雷厂、手榴弹厂、七大队、后勤运输队等相继迁入该村。山庄曾热闹一时,人员密集,电杆如林,电线如网,人欢马叫,篮球场、乒乓球、单双杠、秋千等,体育健身设施俱全,建国前夕机关才迁走。
当时,军民关系非常融洽,机关经常帮助村民春播秋收,村民也积极配合机关工作,有许多人成了机关工厂的干部职工,后来军工厂迁往太原。该村的高文义曾任过太原市工会主席、高志曾任过太原矿务局局长,现在太原市有寨北近百人。
十一届三中会前该村共有70多户,280多人,由于这里贫穷偏僻,改革开放后村民们纷纷远走高飞。有的成了国家机关干部职工,有的自谋职业,有的打工,现在该村常住人口只有6人,如果这几位老人去世后,该村将会从地图上消失。这里山水好,植被好,远离闹市,水电路畅通,既有自然景观,又有红色资源,村民们殷切盼望国家或有识之士来此投资开发,让这个小山村火起来,富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著名的抗日模范县,在这里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北方分局第二次党代会就在平山寨北召开,这个经历了78年风雨沧桑的会址,最近已修复一新。会址设在邢德旺家新建的四合院里,该院占地八分多,坐南朝北,共计16间,大门开在西北角,已垒起了砖柱和外墙,砂了房顶,尚未安门窗垒界墙,各房间均敞着。当时正值腊月,天寒地冻,院子里用帆布棚盖着顶,院中心盘了个大火炉,向四面房(一)1939年1月以彭真为书记,聂荣臻、关向应、程子华为委员的中共北方分局在拦道石成立,下设晋察冀(即后来的北岳区)、冀中、冀热察三个区党委。平山属晋察冀四分区。同时,由彭真兼任校长的分局党校也在寨北成立。晋察冀边区党政群领导机关长期驻扎在平山,边区的施政方针,对敌斗争的政策、策略、口号和具体措施,都是从这里制定发出的,北方分局第二次党代会就是一次关键性的会议。子里修通了火道,保证了各房间的温度。主席台设在南房,与会人员分别在各房间和院里听讲。北方分局党代会旧址(2003年摄)1月13日至2月初,在此开会25天,出席会议的有彭真、聂荣臻、程子华、关向应、刘澜涛、萧克、黄敬等,还有冀中区李泽西、二分区张连奎、韩纯德、四分区徐树贵、五团政委萧锋等,白求恩应邀列席,共计500多人。大伙房设在邢常家,邢常、邢宽等人经常帮着伙房洗菜,担水、劈柴、做饭。伙房的剩菜、馒头、大米饭等经常送给四邻。会议期间,彭真、贺龙、聂荣臻、关向应等领导人均分散住在邻村,每天骑马来参加会议。彭真的夫人张洁清、聂荣臻的夫人张瑞华和少数工作人员,分别住在村中容易疏散的房间里。山头和路口均设有岗哨,由军人和民兵联合防守,有情况随时鸣锣报警,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会议主要议程,一是传达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二是全面总结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工作的经验教训,确立边区党在抗战相持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会上,彭真传达了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做了重要讲话,聂荣臻做了《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马辉之做了冀热察边区工作报告,舒同做了动员群众参军的报告,白求恩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当时,各地正值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1938年12月召开的会议精神。刚从苏联回国的王明提出了右倾投降主义主张,强调“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批评党中央在洛川会议上确定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彭真同志结合晋察冀工作实际,赞同毛泽东同志对形势的分析,强调党的独立自主原则,在会上反映热烈,受到高度赞扬,使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未能影响晋察冀边区的工作。会议期间,彭真同志还撰写了《论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一文在会上学习,该文较详细地论述了边区政府何以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群众怎样主动积极地帮助政府行使职权,怎样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怎样扩大晋察冀边区等问题,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正是由于彭真与聂荣臻同志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使晋察冀边区锻造建设成了“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模范区”,把平山建设成了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县。不久,聂荣臻司令员在蛟潭庄完成了他的名著《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由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作序,在延安出版发行。(二)彭真在平山寨北北方局党代会上。左起:彭真、黄敬、关向应、王震、聂荣臻。这次党代会原安排在平山郭苏河的寨北村召开,因该村村大人多,交通方便,目标已泄漏。经考察,这里村小蔽塞,便于保密,又有一个刚建的大院适合开大会,遂将会议移驻这里。该村,地处太行深山丛中,当时全村26户,150 人,250多间房,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隐蔽安全。建党早,群众觉悟高,村民自动抬担架,送弹药,做军鞋,支援前线,邢德旺一次就捐献了3石小米,并有4位烈士为国捐躯。这里原属北苍蝇沟,全村共两个自然庄,分别叫上村和下村,这里称上村。聂荣臻说,会前已通知党代会在郭苏河的寨北村召开,临时移到了这里,村名不变了,就把这里改名为寨北吧。从此该村与北苍蝇沟分村,正式改名为寨北。党代会会址,历经了78年的风雨沧桑,年久失修,已破陋不堪。最近由国家投资,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已修复完毕。石头房基未动,只是勾抹了石缝。砖圈大门、石礅、旧砖柱均未动,墙体内用砖代替了土坯,外皮用白灰和黄土混合泥抹墙,做到了内新外旧。木制房架结构未变,旧料能用的保留,腐朽的换掉,新门窗按照原样涂成了棕黄色,基本保留了原貌。现在这里还保存着当年开会用过的桌子椅子,大伙房用的大锅、箩筐和豆腐筐等。有的用品已收集到附近的拦道石“北方分局历史陈列馆”。(三)多年来,彭真和夫人张洁清等人很思念这里的乡亲和老房东,彭真的内弟和子女曾来此参观采访拍照,2009年“五一”节,寨北村支书邢建民和邢德旺的孙子邢永善等人进京看望彭真夫人张洁清。当时彭真已去世,已95岁高龄的张洁清,身板硬朗,思维敏捷,说话声音宏亮,兴奋地回顾了这段难忘岁月。临行前,张洁清老人把一份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通讯社共同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彭真相册》赠给邢永善父子。该相册详细地选录了彭真在各个历史时期工作的珍贵照片,寨北会议期间彭真、黄敬、关向应、王震、聂荣臻在一起的合影也在其中。现在这本相册已成了邢家的珍贵文物,当地机关干部与村民争相传看,成为邢永善家和平山的骄傲。(四)党代会开启了该村居住机关及工厂的先河,党代会后,晋察冀边区钞票印刷厂、边区地雷厂、手榴弹厂、七大队、后勤运输队等相继迁入该村。山庄曾热闹一时,人员密集,电杆如林,电线如网,人欢马叫,篮球场、乒乓球、单双杠、秋千等,体育健身设施俱全,建国前夕机关才迁走。当时,军民关系非常融洽,机关经常帮助村民春播秋收,村民也积极配合机关工作,有许多人成了机关工厂的干部职工,后来军工厂迁往太原。该村的高文义曾任过太原市工会主席、高志曾任过太原矿务局局长,现在太原市有寨北近百人。十一届三中会前该村共有70多户,280多人,由于这里贫穷偏僻,改革开放后村民们纷纷远走高飞。有的成了国家机关干部职工,有的自谋职业,有的打工,现在该村常住人口只有6人,如果这几位老人去世后,该村将会从地图上消失。这里山水好,植被好,远离闹市,水电路畅通,既有自然景观,又有红色资源,村民们殷切盼望国家或有识之士来此投资开发,让这个小山村火起来,富起来。
文章来源:《北方音乐》 网址: http://www.bfylzz.cn/qikandaodu/2020/1120/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