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音乐》栏目设置[05/29]
- · 《北方音乐》数据库收录[05/29]
- · 《北方音乐》收稿方向[05/29]
- · 《北方音乐》投稿方式[05/29]
- · 《北方音乐》征稿要求[05/29]
- · 《北方音乐》刊物宗旨[05/29]
来自草原与森林的音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为此,2022年,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特别策划了【“艺”览非遗】系列讲座,以艺术的视角观照非遗保护、传授非遗知识、品读非遗魅力,邀请非遗传承人、表演艺术家、专家学者等
为此,2022年,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特别策划了【“艺”览非遗】系列讲座,以艺术的视角观照非遗保护、传授非遗知识、品读非遗魅力,邀请非遗传承人、表演艺术家、专家学者等,对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曲艺等表演类非遗项目进行讲解与展示。带领观众一起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历史铸就的民族文化精神。
近日,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艺”览非遗】系列讲座如期举办。本次邀请到的是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博士生导师、2021“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张天彤教授,她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来自草原与森林的音符——北方少数民族非遗音乐赏析》的学术视听盛宴。讲座现场,张教授采用学术讲解、音视频播放与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相结合的形式,为大家讲述了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人口较少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方言和部落分布、生产生活方式等,以音乐舞蹈类国家级和省区级代表性非遗项目为线索,向观众们呈现了一台富有浓郁北方民族特色的音乐赏析会。
当日邀请到的重要嘉宾还有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党委书记、硕士生导师刘翠兰教授。在张天彤教授介绍完鄂伦春这个北方森林狩猎民族的人口分布、民风民俗、代表性非遗项目后,刘翠兰教授现场为大家演唱了两首母亲教给她的赞达仁(民歌)《聪明美丽的乌纳吉》和《心儿跑到姑娘那去了》。刘翠兰教授充满浓郁乡情和乡愁的歌声令在场观众动容。
经典艺术讲堂之 【“艺”览非遗】系列讲座
国家大剧院自2007年12月建院以来,始终以“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为宗旨,专注高雅艺术领域,突出公益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大力开展艺术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综合艺术素养、践行艺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上,以高质量的活动打造国内艺术普及教育的优秀平台,起到了很好的行业引领和示范作用。
最后,张天彤教授对我国北方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传统音乐内涵及其社会价值进行了深刻而透彻的总结。她说:“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虽然人口少,但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积蓄厚重、丰富多姿、特色浓郁的文化艺术特色。这三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由于长期以来生活的地域相邻或相互交错,共同生活在草原、森林、河流这一自然环境中,彼此之间形成了相同或相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千百年来的相互密切交往中,共同创造了我国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嫩江流域的地域文化,以游猎、游牧与定居牧业,北方农耕文化为特色,这些也都突出地体现在他们的歌舞艺术中,使得音乐舞蹈在称谓发音、演述环境、社会功能、音乐形态、肢体动作以及呼号衬词等方面都有着共通性,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由于三少民族长期相互交往,不断形成姻亲关系,也进而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和谐友好局面的形成,他们和当地的其他兄弟民族一道为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北方少数民族非遗音乐赏析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文化建设的视阈下被广泛关注,成为新时代展现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
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的表演艺术平台,始终坚持用各门类舞台艺术精品传承世界艺术的精粹,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力量。同时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魅力和时代风采上担负着重要使命,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担负着重要责任。
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
随后,张天彤教授结合图片分别介绍了生活在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索伦部落,生活在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使鹿部落以及生活在陈巴尔虎旗的通古斯部落,还介绍了他们各自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语言使用情况。由于鄂温克族内部又划分为三个部落,他们的生活居住地、使用方言、生产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在每个部落内部对同类民歌和舞蹈体裁又存在称谓不同的事实。讲座现场,张天彤教授还特别邀请到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鄂温克族著名歌唱家、吉祥三宝主唱乌日娜老师,她作为鄂温克族叙事民歌内蒙古自治区级传承人,与大家一道分享了她学唱叙事民歌的经历,并为大家讲解演唱了鄂温克族代表性叙事民歌《母鹿之歌》。
文章来源:《北方音乐》 网址: http://www.bfylzz.cn/zonghexinwen/2022/100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