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用精湛技术点亮青春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

来源:北方音乐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马小光常说的一句话是:作为一名八零后,我还处在人生最宝贵的大好年华,我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的技能回馈北方车辆集团的厚爱和培养。说到做

马小光常说的一句话是:作为一名八零后,我还处在人生最宝贵的大好年华,我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的技能回馈北方车辆集团的厚爱和培养。说到做到,作为 “马小光加工单元”的总负责人,马小光带领大家一起进行数控加工操作和技术领域的创新,攻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工具液压分厂大部分模具都是由电火花加工出来的。它相对模膛深、形状复杂,是普通机床不易加工出来的产品,但对于形状简单、模膛浅的模具这样做反而浪费时间和成本。为了提高加工效率,马小光大胆尝试采用数控加工,先用大铣刀粗铣模膛和跑料槽,再用小点的球头铣刀精加工模膛,淬火平磨后,钳工打光模膛。这样就解决了电加工的麻点痕迹的问题,钳工只需清洗铣刀纹即可。

经过马小光的大胆试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工效率提高近两倍。如今,数控技术在分厂已经生根发芽,新工艺、新技术已经全面实施,提高了分厂的产品质量,还提高了加工效率,扩大了分厂的加工范围,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电火花用电极的加工上。传统的做法是手工划线、工具铣粗铣电极,然后手工修理电极,直至符合图纸要求。此外,还要根据机床放电间隙确定电极的各部分尺寸。手工加工一块上下模电极,需要10天左右,一套模具做电极就需要20天。

为保证质量和缩短加工周期,马小光考虑用数控加工电极,领导采纳了他的建议,在老师傅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马小光仅用3个晚上的时间,就把模膛电极造型做了出来。经过投影检查,完全符合图纸要求。10天后,12块锻模电极全部加工完毕,操作工期是原来的四分之一。在他的建议下,分厂把此项技术推广到了履带板体锻模加工过程中。现在,数控技术在分厂锻模加工过程中已被广泛使用。

就如 “一花独秀不是春”,马小光要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下去,从而实现 “百花齐放”。他说: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在师傅的引领下,才学会了大部分产品的加工方法,并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能够把这些经验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他将比赛所得部分奖金用于购买数控技术书籍分发给同事,同时根据自己的学习及比赛实战经验编写教材,普及数控技术,提高数控技能。几年来,他在工厂先后举办了多场 “数控技术讲座”,目前他带出的徒弟已有2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已经成为工厂里能独当一面技术骨干,并有多人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此外,他还受邀加入 “北京市数控技能大赛”技术工作专家组团队,负责北京市技能大赛数控铣工实操考试命题工作,并在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进行多场赛前培训和赛后试题点评讲演,积极带动本厂职工踊跃报名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多名员工在北京市技术比赛中获得前几名的好成绩,取得了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2017年,马小光作为 “加工中心四轴”赛项教练员,负责北京市集训队选手训练工作,为北京队取得全国大赛团体、个人多项优秀成绩贡献力量。

时间就像一座炼金炉,马小光在善学习、精钻研中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数控机床的功能,成为行业里的技术 “大拿”。未来的日子里,马小光表示,将继续用不懈的奋斗引领着自己在技能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青春在奋斗与实践中大放异彩,为北方车辆集团的腾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所属的北京北方车辆集团工具液压分厂,有一位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他曾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的 “中央企业先进个人”等20多项荣誉称号,他就是马小光。作为一名技术工人,马小光于2009年崭露头角,在那年的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他在强手如林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工第一名。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用执着和努力收获了一连串优异的成绩,他多次获得北京市和全国各项比赛的大奖,并连续几年被评为北方车辆集团操作技术能手。在成绩面前,马小光谦虚地说: “让数控机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我会一直努力。”兴趣,引领他步入数控天地1998年,马小光从技校毕业,被分配到北方车辆集团工具液压分厂当起了一名普通工人,从事模具钳工工作。在对一切感到新奇的同时,他也对工模具加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工作中,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认真向他们学习。很快,聪明好学的马小光掌握了很多传统的加工方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2002年,工厂引进了第一台数控加工机床,由于缺乏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方面的人才,这台新机床一度遭遇 “冷落”,厂里决定让20岁出头的马小光负责攻克这个难关。为了把数控机床用好,尽快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马小光开始了艰难的自学过程。他先是购买了大量数控方面的书籍,利用工作之余一页一页地看,认真学习,在旁人看来枯燥的理论,他却看得津津有味,几年时间,他购买的技术书籍摞起来能有两米多高。马小光发现,原来以往在普通机床上一周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在数控机床上竟然通过两天的编程以及三个小时的加工就能完成,尺寸还控制得非常精准……马小光深感自身知识匮乏,他产生了要系统地学习的念头。于是,从2000年到2006年,他进入夜校,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学校补习,先是学习了两年电脑知识,后来又学习了四年的编程和操作。理论知识学扎实了,但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怎么办?马小光就背着十几公斤的原材料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机床研究院所找专家求教,往返多次,直到完全搞明白为止。知识经验的积淀,再加上好学、肯学、爱钻研,马小光的数控加工技能水平得到快速提升。2009年,马小光参加了第三届全国职工数控技能大赛,取得了数控铣工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年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2008年,在某新车型试制过程中,需要新平衡肘锻模投料加工。此模具属于曲分型面,稍有疏忽,可能导致上下模错模,造成产品不合格。因为加工难度大,没人敢下手,此时,马小光站了出来,经过深入思考,他大胆建议:采用数控铣床加工分型面,依靠数控机床的精度来保证模具精度。由于数控机床加工效率高,精度好,上下模分开加工也不错模,且加工后的型面,表面粗糙度达到Ra1.6以下,大大减少了钳工修研时间。经过几十次的反复试验,马小光终于解决了平衡肘锻造模具加工难题,模具一次性通过试模。后来,每当遇到棘手困难时,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马小光,他也很快成为了一名出类拔萃的数控操作人才,在工作中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加工技术难题,为国家多个科研项目和装备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马小光作为新型技术人才应邀参加了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科技部等五家单位联合主办的 “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并在展会现场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数控加工的讲解和演示。2013年,针对车间 “阀体、附座类”零件加工特点,马小光带领同事建设了工厂第一条U型精益加工单元,被命名为 “马小光加工单元”。单元建立后,他对原有几百种零件进行了工艺改革,采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能够实现一次装夹,钻孔攻丝,一次完成铣工、钳工和车工等加工内容。这项革新减少了工件周转时间,避免了制造不良品的浪费。经过实战的检验,单元完成指标屡创新高,为完成装备保障任务作出了重大贡献。说起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学习时,马小光表示, “是兴趣,让我对枯燥的理论甘之如饴;是兴趣,让我风雨无阻坚持了6年时间;是兴趣,让我迈进了数控天地,探寻数控机床的奥妙。”责任,让他在数控领域得心应手马小光常说的一句话是:作为一名八零后,我还处在人生最宝贵的大好年华,我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的技能回馈北方车辆集团的厚爱和培养。说到做到,作为 “马小光加工单元”的总负责人,马小光带领大家一起进行数控加工操作和技术领域的创新,攻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工具液压分厂大部分模具都是由电火花加工出来的。它相对模膛深、形状复杂,是普通机床不易加工出来的产品,但对于形状简单、模膛浅的模具这样做反而浪费时间和成本。为了提高加工效率,马小光大胆尝试采用数控加工,先用大铣刀粗铣模膛和跑料槽,再用小点的球头铣刀精加工模膛,淬火平磨后,钳工打光模膛。这样就解决了电加工的麻点痕迹的问题,钳工只需清洗铣刀纹即可。经过马小光的大胆试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工效率提高近两倍。如今,数控技术在分厂已经生根发芽,新工艺、新技术已经全面实施,提高了分厂的产品质量,还提高了加工效率,扩大了分厂的加工范围,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样的问题出现在电火花用电极的加工上。传统的做法是手工划线、工具铣粗铣电极,然后手工修理电极,直至符合图纸要求。此外,还要根据机床放电间隙确定电极的各部分尺寸。手工加工一块上下模电极,需要10天左右,一套模具做电极就需要20天。为保证质量和缩短加工周期,马小光考虑用数控加工电极,领导采纳了他的建议,在老师傅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马小光仅用3个晚上的时间,就把模膛电极造型做了出来。经过投影检查,完全符合图纸要求。10天后,12块锻模电极全部加工完毕,操作工期是原来的四分之一。在他的建议下,分厂把此项技术推广到了履带板体锻模加工过程中。现在,数控技术在分厂锻模加工过程中已被广泛使用。就如 “一花独秀不是春”,马小光要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下去,从而实现 “百花齐放”。他说: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在师傅的引领下,才学会了大部分产品的加工方法,并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能够把这些经验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他将比赛所得部分奖金用于购买数控技术书籍分发给同事,同时根据自己的学习及比赛实战经验编写教材,普及数控技术,提高数控技能。几年来,他在工厂先后举办了多场 “数控技术讲座”,目前他带出的徒弟已有2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已经成为工厂里能独当一面技术骨干,并有多人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此外,他还受邀加入 “北京市数控技能大赛”技术工作专家组团队,负责北京市技能大赛数控铣工实操考试命题工作,并在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进行多场赛前培训和赛后试题点评讲演,积极带动本厂职工踊跃报名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多名员工在北京市技术比赛中获得前几名的好成绩,取得了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2017年,马小光作为 “加工中心四轴”赛项教练员,负责北京市集训队选手训练工作,为北京队取得全国大赛团体、个人多项优秀成绩贡献力量。时间就像一座炼金炉,马小光在善学习、精钻研中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数控机床的功能,成为行业里的技术 “大拿”。未来的日子里,马小光表示,将继续用不懈的奋斗引领着自己在技能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青春在奋斗与实践中大放异彩,为北方车辆集团的腾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章来源:《北方音乐》 网址: http://www.bfylzz.cn/qikandaodu/2020/1120/553.html



上一篇:百菜不如白菜
下一篇:“北方花都”的育花人 ——记辽宁省第十二次

北方音乐投稿 | 北方音乐编辑部| 北方音乐版面费 | 北方音乐论文发表 | 北方音乐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方音乐》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