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音乐》栏目设置[05/29]
- · 《北方音乐》数据库收录[05/29]
- · 《北方音乐》收稿方向[05/29]
- · 《北方音乐》投稿方式[05/29]
- · 《北方音乐》征稿要求[05/29]
- · 《北方音乐》刊物宗旨[05/29]
北方坞壁组织经济探析(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3 坞壁组织经济的作用 1)维护了生产秩序。尽管西晋初年和北魏中期,北方地区曾一度出现过稍微安定繁荣的景象,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在这种大乱中,
3 坞壁组织经济的作用
1)维护了生产秩序。尽管西晋初年和北魏中期,北方地区曾一度出现过稍微安定繁荣的景象,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在这种大乱中,与“中原萧条,千里无烟”相对照的是,坞壁地主农业经济却“丁夫战于外,老弱获于内”,仍然有一种“劝课农桑,百姓甚亲赖之”的局面。这些坞壁,不仅成为刘曜、石勒、苻坚等人的重要军事物资补给基地,而且为北方农业生产在短暂统一时期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北方旱作农业技术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2)豪强地主经济和军阀割据。东汉末年,因战乱而兴起的豪强坞壁首先是以镇压黄巾起义军的面貌而出现的,诸如许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这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很快被分割包围而遭各个击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豪强坞壁武装力量的众多和强大。而当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豪强坞壁武装力量防范农民起义的主要作用转为防御各种封建军阀势力和农民势力,即具有所谓“拒官军”和“御贼寇”两种功能。在长期的防御作战中,那些势力弱小的坞壁地主大都被吃掉或被吞并,而那些拥有强大武装的豪强则逐渐发达起来,有的甚至历几个政权而不败。如河东汾阴薛氏,“有部曲数千家。永嘉之乱,保河汾以自固,历刘、石、苻氏,莫能屈。”坞壁组织的武装力量维持了豪族地主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使豪强地主有了赖以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经济势力,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防止被并吞的武装自卫能力。但正是因为坞壁豪族拥有足以立命的武装力量,往往加剧军阀混战,导致战争的长期性、剧烈性和普遍性。
3 总结
坞壁经济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自然经济和依附关系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必然带来人民脱离国家,进入坞壁共同体,依附坞主豪族。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别的组织,是生活在底层的普通百姓在战乱之际的生存之道,也是未来国家统一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坞壁经济从兴起、发展、壮大到消亡的过程,也正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大族力量消长、斗争调和的结果。
[1]刘华祝.试论两汉豪强地主坞壁[J].历史研究,1985(05):36-48.
[2]任怀国.论魏晋南北朝北方坞壁地主经济[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10-17.
[3]韩昇.魏晋隋唐的坞壁和村[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
[4]田久川.论汉魏之际的坞堡组织及其政治形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01):74-77.
[5]范兆飞,张明明.十六国北魏时期的坞壁经济[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02):17-24.
赵雪(1996-),女,汉族,陕西省渭南市,学生,在读研究生,西南大学,研究方向:中东史。
1 坞壁组织的产生及发展坞堡组织也称为坞壁组织,是在西汉末年就已经出现的一种社会团体组织,最早出现的关于“坞”的记载在西汉中期的竹简中,是作为军事防御的一种小型建筑而出现的。汉代在边陲地区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和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修建名为“障”的小城作为主要的聚居地点,关于坞壁组织的最早记载见于《后汉书·酷吏传》:“清河大姓赵纲遂于县界起坞壁,缮甲兵,为所在害。”此时,正值农民大起义爆发,社会动荡,为坞壁组织经济兴起。东汉政权建立后,光武帝刘秀下令摧毁坞壁,采取“遣其渠帅,皆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业;坏其营垒,无使复聚”的政策,坞壁仅残存于边境,受到压制,坞壁经济也被迫转入国家小农经济的轨道。汉魏之际,封建统治秩序破坏殆尽;在战乱严重地区,原先的乡官系统荡然无存。避居山林、流亡边鄙的士民百姓,聚合一处,相结相保,组成了大大小小的坞壁。没有远逃者,也就近据险筑堡,聚众结坞。尤其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坞壁组织遍布,一发而不可收。十六国至北魏时期,已有能力君临中原的少数民族权贵,采取了攻战和诱降等办法,分化瓦解坞壁豪强。然而,整个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战乱不止,豪强坞壁也相应而根深蒂固,灭而复生,绵延不断。如河东汾阴薛氏,“有部曲数千家。永嘉之乱,保河汾以自固,历刘、石、苻氏,莫能屈。”直至北魏,仍“世为强族,同姓有三千家。”而到了北魏建国初期实行的“宗主督护”制度则进一步削弱了坞壁组织的威胁。所谓“宗主督护”制度,是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北魏统一之初,只是消灭了一些敌对政权,对这些遍地存在的坞堡组织的宗主无法根除。为了稳定统治,便于征徭征税,于是就采取妥协政策,承认这些宗主的既有利益为合法,任命他们为宗主,以督护百姓,于是形成“宗主督护制”。随后在孝文帝统治时期,将此制度改为“三长制”,强力地削弱了坞壁组织的独立性和政治势力。2 坞壁组织的经济特点坞壁组织的产生及发展都与当时混乱局面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仍有许多的坞壁组织生存并且不断壮大,其原因除了自身的军事能力外,还有其内部自身的经济基础给予支撑。1)耕战结合型农业经济。战乱破坏了小农社会的安定,而坞壁的建立则在于依靠军事力量来维持小范围的安定,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十六国初期,坞主李矩“阻水筑垒,且耕且守”。祖逖北伐以宗族部曲为骨干,他在谯时,“佃于城北界……谷将熟,胡果至,丁夫战于外,老弱获于内。”十六国后期,王康“纠合关中徙民,得百许人,驱帅侨户七百余家,共保金墉城。……康劝课农桑,百姓甚亲赖之。”如此“且耕且战”的坞壁地主经济不仅是战乱北方的主要农业经济形式,而且也为北周时代府兵制的兴起,为隋唐时期寓兵于农的府兵制的完备奠定了基础。2)军农结合生产体系。坞壁组织作为一个基层政权组织,除了坞主的领导外,还有类似乡规民约性的不成文法规所形成的约束力。如庾衮被推为坞主后,曾说:“古人急病攘夷,不敢逃难。然人之立主贵从其命也。”于是订立规约说:“毋持险,毋怙乱,毋暴邻,毋抽屋,毋樵采人所植,毋谋非德,毋犯非心,戮力一心,同恤危难。”但无论是坞壁组织具有原始民主色彩的“推”选式制度,还是具有乡规民约性的不成文法规,都是建立在豪强地主与部曲佃客的阶级对立基础之上的,是以阶级统治为其根本特征的。当农民投身于豪门以获得庇护,世家大族屯坞自守,筑堡求全,而坞主把这些投靠的农民按军事建制编制起来,于是,佃客便成为武装起来的部曲。实际上,此期的部曲即豪强驱使下的武装佃客,而佃客又是交租纳税的耕种部曲。战时,部曲要荷戈作战,平时则要操耒耕作。部曲作为豪强地主的依附人口,不仅要“峻险厄,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从事修堡固坞的军事活动,而且要被“考功庸,计丈尺,均劳役,通有无,缮完器备,量力任能”,担负坞壁豪强所征收的租税和摊派的劳役。3)移动性的耕战结合组织。在武装力量保护之下的坞壁组织,是可以移动的生产单位。李矩“素为乡人所爱,乃推为坞主,东屯荥阳,后移新郑,……矩招还离散,远近多附之。”又如刘遐为坞主,壁于河济之间,贼不敢逼”。坞壁农业生产点的固定与否,其决定因素在于军事力量的强盛与否。强则可据坞而自守,排除外界干扰,在一地坚持生产下去;弱则东游而西窜,造成军事保护之下的农业生产点处于经常变换之中。3 坞壁组织经济的作用1)维护了生产秩序。尽管西晋初年和北魏中期,北方地区曾一度出现过稍微安定繁荣的景象,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在这种大乱中,与“中原萧条,千里无烟”相对照的是,坞壁地主农业经济却“丁夫战于外,老弱获于内”,仍然有一种“劝课农桑,百姓甚亲赖之”的局面。这些坞壁,不仅成为刘曜、石勒、苻坚等人的重要军事物资补给基地,而且为北方农业生产在短暂统一时期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北方旱作农业技术的定型奠定了基础。2)豪强地主经济和军阀割据。东汉末年,因战乱而兴起的豪强坞壁首先是以镇压黄巾起义军的面貌而出现的,诸如许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这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很快被分割包围而遭各个击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豪强坞壁武装力量的众多和强大。而当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豪强坞壁武装力量防范农民起义的主要作用转为防御各种封建军阀势力和农民势力,即具有所谓“拒官军”和“御贼寇”两种功能。在长期的防御作战中,那些势力弱小的坞壁地主大都被吃掉或被吞并,而那些拥有强大武装的豪强则逐渐发达起来,有的甚至历几个政权而不败。如河东汾阴薛氏,“有部曲数千家。永嘉之乱,保河汾以自固,历刘、石、苻氏,莫能屈。”坞壁组织的武装力量维持了豪族地主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使豪强地主有了赖以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经济势力,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防止被并吞的武装自卫能力。但正是因为坞壁豪族拥有足以立命的武装力量,往往加剧军阀混战,导致战争的长期性、剧烈性和普遍性。3 总结坞壁经济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自然经济和依附关系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必然带来人民脱离国家,进入坞壁共同体,依附坞主豪族。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别的组织,是生活在底层的普通百姓在战乱之际的生存之道,也是未来国家统一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坞壁经济从兴起、发展、壮大到消亡的过程,也正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大族力量消长、斗争调和的结果。参考文献[1]刘华祝.试论两汉豪强地主坞壁[J].历史研究,1985(05):36-48.[2]任怀国.论魏晋南北朝北方坞壁地主经济[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10-17.[3]韩昇.魏晋隋唐的坞壁和村[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4]田久川.论汉魏之际的坞堡组织及其政治形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01):74-77.[5]范兆飞,张明明.十六国北魏时期的坞壁经济[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02):17-24.
文章来源:《北方音乐》 网址: http://www.bfylzz.cn/qikandaodu/2021/0114/578.html
上一篇:浅析北方蔬菜栽培模式的发展
下一篇:北方民族与唐朝盛世—草原丝路文化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