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音乐》栏目设置[05/29]
- · 《北方音乐》数据库收录[05/29]
- · 《北方音乐》收稿方向[05/29]
- · 《北方音乐》投稿方式[05/29]
- · 《北方音乐》征稿要求[05/29]
- · 《北方音乐》刊物宗旨[05/29]
如果这就是新民谣,就让“民谣”去死吧(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青的阵地向网络转移,比如豆瓣网。他们在此分享音乐、影视,以及文艺圈的各种八卦。民谣人是否从地下走到地上,八卦的数量或许可以作为考量标准
文青的阵地向网络转移,比如豆瓣网。他们在此分享音乐、影视,以及文艺圈的各种八卦。民谣人是否从地下走到地上,八卦的数量或许可以作为考量标准。
当时最火热的民谣八卦来自南京李先生自己。
一名用户自述曾与多位民谣乐手搞过男女关系,为了抨击这些一看就很假的爆料,李先生发表了一篇自述女友ABCDEFG的旷世神帖,连不听民谣的网友也乐意找来读完,然后一拍巴掌:搞民谣的果然也很乱。
不过,那几年的演出机会不算多,卢中强的十三月也度日艰难,此前足以支撑民谣厂牌的彩铃业务萎缩,收入骤降。
卢中强的朋友王小山和张恩超当时都在榕树下工作,他们说,有40万的市场费能给你,你可以用来干什么?卢中强毫不犹豫:“带着这帮人去演啊!”
这就有了“民谣在路上”。卢中强自己又凑了一笔钱,加起来差不多一百万,把这些独立音乐人带到音乐厅、剧场,给他们做一些包装,再加上乐队、技术,钱很快就花完了。
“没有高铁,都坐绿皮火车,所有艺人都是统价,就一支标准乐队,为了减低成本。住也都是快捷酒店,而且都是标间,从来没有说我要住一个大床房,没有这个说法。”
幸好“民谣在路上”的票房表现很令人欣慰,第二年开始,虽然还谈不上盈利,但起码能维持公司的状态了。
2010年到2012年,在卢中强的记忆中是特别好玩的三年。“收入可能有一大半被庆功宴吃掉了。微博时代,只要坐下来不认识的,一问全是王小山粉丝。经常有朋友来,演到哪就有人打来电话说‘老卢我看到预告了,我特想去’。就给他订票。”
“民谣在路上”演出现场。/《在路上》MV
王小山评价那时的民谣,“接过了摇滚音乐的某些精神。现在的摇滚还是有点自己给自己挠痒痒的感觉,社会意义还没有民谣充分”。
那几年,郭小寒正式开始做民谣经纪人,在她看来,“民谣在路上”象征着一次行业的升级。“它是一个聚合的IP,大家认准的是‘在路上’的情怀和概念,他可能不太在乎这一期或下一期有什么人演。这种从人到IP的变化,包括它自身老带新、有名的带没名的这种自我代谢和成长,以及商业的支持,我觉得对于行业来讲是一个好的升级。”
就这样,“民谣在路上”在当时被很多人称为“民谣复兴运动”。这场复兴影响了很多人。
隐匿多年的朴树在这个舞台上复出,老狼从下铺翻身起床,四处牵线、演出,成为民谣在路上的标配之一。
更让人感慨的是那些来看民谣的新人。有一次,他们在珠海演出结束去吃饭,马頔也来了。他把十三月每次发片的过程都描述了一遍,甚至有很多卢中强自己都忘了。
张玮玮郭龙《白银饭店》,2012年发行。
在“民谣复兴”的时候,张玮玮和郭龙抱着末日的心态做完了《白银饭店》,彻底离开北京去了云南。野孩子的张佺也在那。
南京李先生为了音乐版权大闹东海,他的歌到处都找不到,滞销的专辑被他一把火烧光。那帮永远在路上的民谣人开始戒酒,信佛,朝圣,做瑜伽。
在《白银饭店》里,张玮玮和郭龙唱道:“从高处看我们,就像风中的草。”
民谣野草们让出来的空地,很快长满了更年轻的漂亮植物。2013年,左立在快男唱了《董小姐》《南方姑娘》,把自己唱进十强,也把歌曲作者宋冬野和赵雷唱出了名。
同年,《中国好声音》办到第二季,有选手唱了万晓利的《狐狸》。第二年,《斑马斑马》《玫瑰》都在这档节目里被翻唱,第三年,张磊翻唱的《南山南》炸上热搜,歌曲作者马頔一夜间收到“几万条艾特”。
翻唱《南山南》的张磊是这档节目当年的冠军。/《中国好声音》
新一代都市民谣是被苟延残喘的电视选秀捧红的。尽管上热搜的是马頔、赵雷、宋冬野,但“民谣”二字的火热,无疑也让他们的前辈分到了几勺羹汤。
民谣从未这么红过,也从未这么“声名狼藉”过。听着麻油叶一路走来的郁囻坦然说道:“民谣有三——姑娘、理想、远方;听者有三——孤独、平庸、落魄。”
在拥趸心中,这些东西虽然重复、单调,但都是内心真情。可在一些老民谣听众眼里,这些哪算什么民谣啊?
一位70后朋友看过几场鲍勃·迪伦的演出,印象最深的是,每次迪伦一开口,他要听半天想半天才知道他老人家唱的是什么歌,“根本不管下面的人听不听得出,就自己现场玩”。
文章来源:《北方音乐》 网址: http://www.bfylzz.cn/zonghexinwen/2020/1104/543.html
上一篇:一条通往北方艺术小镇的生产路
下一篇: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方草原音乐文化